首 页 

 

 
 

  温馨提示:
   
 
您现在的位置: 浙江桐乡教师网 >> 文章中心 >> 教学科研 >> 学术论文 >> 文章正文       

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应用

 

作者:沈建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70    更新时间:2010-9-14 

 

 

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应用

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沈建强

 

摘要: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与头脑风暴教学法相结合,提出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并探讨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思维导图;研究性学习;头脑风暴;教学法

图在教学中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直观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如果说文字、语言侧重于逻辑表达,那么图则以直观形象见长。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擅长用“图、表”来说明问题,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解题,总要借助图进行分析、计算。那么,在教学中是不是应多关注图的作用呢?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有的教学中没有将“图”置于更重要的地位,仅是辅助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不仅在理科,甚至在文科中也太过于强调严谨的逻辑表达,忽视了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表达方式[1]

在国外,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已较普遍,但在国内,直到2000年,思维导图才逐步进入国内专家、学者的视野,经历了引入、介绍,与概念图的混同、整合,再到在基础教学领域应用、软件开发等研究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本文针对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试图探究一下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70年代所创,经过三十多年的实验与深化,已经得到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的认可,风靡欧美数十年,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为止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目前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思维导图的应用和推广。

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是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3](如图1)。它组织信息的方式是非线性的。

 

 

1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呈现出来。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因为传统的笔记模式一般都只用到圆珠笔、钢笔、铅笔来书写,很少用到图像及分类,传统的笔记模式一般只调动了大脑的24项功能。而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时,它不但用文字、数字,还用到关键词、分类、色彩、图像。使用思维导图,充分地调动了整个大脑的功能,左右脑同时打开,并谐调地运作,可以提高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判断力、 想象力、创造力,能综观整体,又能关注细节,让大脑愈来愈灵活, 愈来愈聪明。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评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然后对各种思想和观点进行分析、整理,试图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的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在研究性学习中,可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总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人类的大脑思维呈现出的是一种放射性的树状结构,即思维的发散性,它是指一个优秀的创造性的思考者往往首先获得一种“中心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将自己的思维向各个方向延伸、发散和蔓延,并逐步完善,使之成为一种原创的思想[4]。思维导图将思维的发散性充分体现出来,而我们日常在总结这种思维时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思维导图”将你的思维重点放在图的中心,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种方式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理清层次,让你抓住重点,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将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教学法有机结合,可以快速地将大家的思维汇聚起来,并以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将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教学法相结合,就形成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

在研究性学习等需要充分讨论的场合,效果特别明显。波音公司将所有的飞机维修工作手册绘成一张25英尺的思维导图,使得原来要花一年以上时间才消化的数据,现在只要短短几周就可以掌握。仅此一项,就帮助波音公司节省了一千万美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在研究性学习中应用的效果非常明显,那么该如何实呢?下面将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的操作步骤简要介绍一下。

1)确定研究主题;

2)将研究主题画在黑板上或多媒体的大屏幕上,要让大家都能看到;

3)自由计论,将大家讨论的子主题都画出来,不要管它合理不合理,正确不正确;

4)让大家独立思考,考虑这些子主题与研究主题是否相关;

5)充分发表大家的想法,以表决的方式去除与研究无关的主题,留下研究的子主题;如果又有新的想法,2)、3)两步重复一遍;

6)根据确定的子主题,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对子主题进行研究;

7)小组研究完成后,将研究主要方面在相应的子主题上画出来,所有小组都参与讨论,补充完善;

8)这样整个研究的架构就呈现在了图上,可对整体方案进行一步讨论完善;

9)整体方案确定后,就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研究任务;

10)各小组研究完成后,将研究成果整合到思维导图中,这个思维导图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最后将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基于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教学法除了在研究性学习之外,只要有集合众人智慧,需要充分讨论的场合,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例如: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应用、思维导图在教研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在会议中应用等等。

 

参考文献:

[[1]] 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2005(5).

[2] 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5).

[3]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

[4] 东尼.托赞. 思维导图----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

 

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0年第7期(教学管理)

 

 

文章录入:沈建强    责任编辑:信息技术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嘉兴教育学院桐乡校区&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Copyright(c)2005-2009   信息技术处策划制作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校场西路199号 邮编:314500 电话:(0573)88102835